很多人都习惯于把老龄化与健康状况恶化和风险增加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癌症来说,事情却并不是那么简单。例如结直肠癌。
大肠癌(CRC)是指最初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组织发育而成的肿瘤。该病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继乳腺癌和肺癌之后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所占比例高达9.4%,其中中国患者所占比例为31%。在中国癌症死亡名单上,结肠癌死亡人数居第五位。不仅如此,在许多其他国家,早发性结直肠癌(年龄在50岁以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所以,必须阐明导致这种癌症早期发生的传统危险因素。北京时间5月21日,由美国纽约大学牵头的一个国际性大研究小组首次对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非遗传风险因素进行了大规模研究,结果发现,红肉摄入量较多、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过度饮酒等因素与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有关。这为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危人群识别提供了依据。研究人员担心,患有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这些病例通常比老年人患有更严重的癌症。所以,我国推荐大肠癌高危人群在40岁时开始进行常规筛查。同时,美国癌症协会也呼吁45岁时开始筛查。先前已经有研究列出了早期大肠癌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加工肉类、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摄入过多,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久坐生活方式,大量饮酒,吸烟,不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糖尿病,等等。但是,科学家还没有对这些风险因素与晚期结直肠癌的风险进行全面、大规模的评估,还没有对早期风险是否与特定类型结直肠癌有关进行评估。为了进行此项研究,研究者分析了来自大肠癌家族登记数据库、大肠跨学科研究以及大肠遗传学和流行病学3项大型研究,共收集到67168例大肠癌病例和710377名对照组,确定了调查详细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运用13项基于人群研究的数据,研究者们调查了3767名年龄低于50岁的大肠癌病例和4049名对照病例;23437名年龄高于50岁的大肠癌病例和35311名对照病例。早发结直肠癌患者参考年龄与对照患者相似,分别为45.0岁和44.7岁,性别分布也基本一致。发病部位为直肠(39.8%),50岁以下者为远端结肠(32.3%)和近端结肠(27.9%)。这一发现表明,一些非遗传因素也参与了晚发性大肠癌的早期发病过程。根据对早发性大肠癌发生部位的风险评估,研究人员发现,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红肉摄入量较高、膳食纤维摄入量较少、叶酸和钙摄入量较多、酒精摄入量较多和文化程度较低,这些都与早期直肠和结肠疾病的高风险相关。通过对结肠和直肠相关因素的进一步对比,研究者发现,与结肠癌相比,较低的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与直肠癌有更强的相关性。其它风险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包括不定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和叶酸摄入量减少。这是第一次对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非遗传危险因素进行大规模研究,它为有针对性地确定高危人群提供了初步依据,而这对于减轻该病日益严重的负担至关重要。
重庆御和堂老中医石毓斌专家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少吃加工食品,少喝酒,健康饮食,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