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御和堂中医肿瘤门诊 重庆市医保定点单位 重庆御和堂中医肿瘤门诊部预约挂号023-67873311
重庆御和堂中医>新闻动态

为什么说中医治疗卵巢癌更好?看完重庆老中医讲解你就知道了

时间: 2022-04-28 来源: 重庆御和堂中医 作者: 御和堂中医 点击: 476次
网上预约 | 网上挂号

  卵巢癌是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常常生长于卵巢表面体腔上和其下方卵巢间质。由于卵巢癌深藏于盆腔,早期少有症状,确诊时近7成属于中晚期。卵巢癌中晚期易出现大量恶性腹盆腔积液,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那么,西医治疗卵巢癌疗效怎样?古中医怎样认识卵巢癌?为什么说中医治疗卵巢癌更好?我们有请重庆御和堂中医研究院医师罗登祥主任来谈一谈。

  西医治疗卵巢癌,易复发转移!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腹痛、腰痛、腹胀、性激素紊乱、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外阴及下肢水肿等。卵巢癌的形成与营养、年龄、环境、生活条件、遗传因素等有关,也与肥胖、高血压、高脂饮食、青春期病毒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等有关。

  御和堂罗登祥主任表示:卵巢癌早期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明确诊断,采用西医手术的方式,有一定的效果,对化疗也比较敏感。但遗憾的是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还以为只是肠胃问题,明确诊断出来以后多为中晚期。单纯用手术或放化疗治疗。若年迈体弱,须考虑身体承受力;若患者年轻,须考虑保留其生育能力;更会损伤身体,易复发转移。

  古中医认识卵巢癌,至今沿用!

  罗登祥主任认为,卵巢癌属于古方中医“癥瘕”范畴,《伤寒杂病论》曾记述:“妇人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妇人良方》亦曾描述:“妇人痞,由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积于腹中,牢固不动”。

  由此可见卵巢癌的主要病机在于寒凝、气滞、血瘀。辨证立法、遣方用药以腹部积聚为诊治方向。《校注妇人良方》云:“若形气虚弱,须先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先疏导为主,而佐以补脾胃”。这与《黄帝内经》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滞者导之”的治则一脉相承。这些治则,至今仍为临床沿用。

  中医治疗卵巢癌,疗效好!

  御和堂中医研究院为了更好的治疗疾病,将古中医的《黄帝内经》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滞者导之”的古中医疗法与现代中医的“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现代疗法相结合,使中医治疗卵巢癌的疗效更好。

为什么说中医治疗卵巢癌更好?看完重庆老中医讲解你就知道了

  罗登祥主任认为,中医治疗卵巢癌越早介入越好:手术前中医治疗,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方药为主,如八珍汤、四君子汤等,可增加卵巢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中医治疗,以升清降浊、调理脾胃、益气固表、养阴生津为主,如增液汤、玉屏风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有利于卵巢癌患者手术后身体的尽快恢复。

  同时,化疗损伤气血,中医治疗也可配合化疗,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提高卵巢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使化疗的作用更充分,有效率更高,从而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防止不良反应。不少扶正中药,可对化疗有着增效的作用。

  罗登祥主任还强调,卵巢癌患者也完全可以全程选择“中医消瘤消瘤体系”综合治疗,尤其是卵巢癌中晚期患者,该治疗体系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则,既稳定,又方便,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治病目的,治疗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治疗过程也轻松。如温热郁毒型卵巢癌,治宜清利湿热,解毒抗瘤,方用龙胆泻肝汤;气滞血瘀型卵巢癌,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消积,方用桂枝茯苓丸。

  拓展内容:中医消瘤消瘤体系

  重庆御和堂中医研究院的“中医消瘤消瘤体系”是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学术指导思想,标本兼顾治疗,既能减轻改善患者当前出现的症状问题,也可以让患者病情稳定下来,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此治疗体系适用于各类各期的癌患群体,特别是经西医放化疗、手术治疗后的病人。

  【治疗原理】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

  急则治其标主要是处理患者当前所出现的症状问题,各方面的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精气神恢复,且能吃能喝能睡,人有了精气神且能吃能喝能睡是病情好转的关键。

  缓则治其本是调整人体代谢环境,改造人体体质等多方面入手,来整体调理,整体治疗,治病治本,以达到治疗瘤病之目的。

本文由重庆御和堂中医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重庆御和堂罗登祥:胃部肿瘤引发严重贫血,看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下一篇:直肠息肉是肿瘤吗?重庆老中医罗登祥告诉你什么是直肠瘤!
重庆肿瘤医院
常见肿瘤
【预约挂号】:

自助预约 / 在线预约


【预约电话】:

023-67873311


【就诊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五红路66号附12号长安华都6幢1-1(红土地地铁3B出口旁)
渝ICP备2021000103号-10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渝)中医广(2023)第165号(6-26-7)
重庆肿瘤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