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肿瘤患者来说,发烧和发烧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症状,特别是当肿瘤发烧或其他病毒感染发烧时,肿瘤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往往不知道哪种发烧。那么如何区分肿瘤或癌症引起的发烧,还是普通的发烧呢?
普通发烧患者的体感“发冷”,感到寒战,希望能增加衣服。服用抗生素或过敏药物后迅速下降,不服用药物时会持续下去。肿瘤或癌症引起的发烧,患者感觉不冷,更正常,使用温度计或温度测量枪检查指标高于正常温度。服用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是无效的,但当使用抗癌药物时,发烧会慢慢消退。
肿瘤或癌症引起的发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温度。从一些患者的情况来看,早上到中午的体温接近正常值,下午和晚上的体温上升,达到医疗发烧标准。在持续时间方面,癌症发烧的病程较长,往往延长数月,与传染性发烧有显著差异。
在症状体征上,癌症发热患者在早期可能与传染性发热没有明显区别,但随着病程的延长,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消瘦、贫血等慢性衰竭,而普通发热患者通常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那么,癌症引起的发烧的原因是什么呢?癌症发热体温一般为37.5—38.血常规中血象在5摄氏度之间无异常,C反应蛋白、血液沉积等指标可在正常范围内,低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无寒冷、寒战等症状。癌症发晚期肿瘤患者中很常见。由于肿瘤细胞增殖过快,缺血坏死导致吸热。此外,恶性肿瘤细胞浸润激活白细胞释放热原,肿瘤细胞本身释放内源性热原,引起发热;肿瘤侵入大脑,影响体温调节中心,引起发热。
感染也会发烧。癌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被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各种外部微生物感染。当感染性发烧发生时,大多数都是高烧,有时超过38.5℃,血常规异常、白细胞和中性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淋巴比例增加提示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细菌感染增加明显。发烧可与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呕吐、尿痛等感染症状相结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症状。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体温会逐渐下降。
当癌症患者发烧时,首先要判断发烧的类型。如果考虑传染性发烧,需要根据症状确定感染的可能性。高烧时检查血液培养,根据培养结果指导用药,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如果体内有留置导管的患者,如PICC导管、导管、引流管等,排除导管相关发热。放疗和化疗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低时,会发生并发感染或缺乏粒细胞发热。此时,需要暂停放疗和化疗,及时美白细胞,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癌症发热是一种内伤性发热。通常,在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机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活血散结、解毒清热等治疗方法。还可配合解热镇痛药,使退热快速持久,改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同时,中医在治疗癌症发热的同时,还能有效杀灭癌细胞,改变身体癌症存在和发育的土壤,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发热。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发烧不是一个简单的免疫系统和细菌的对抗,更不用说整天恐慌了。只有根据肿瘤患者的体质、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等综合征分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